螞蟻中的偷渡客
為什麼有些螞蟻會成為外來物種?
每天,數以千萬噸計的貨物經飛機、船隻、火車、貨車運往世界各地。但有時候,它們裡面可能混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偷渡客,並在毫不知情之下展開了移民之旅。
也許你已經聽過「外來物種」(exotic species)這個詞。外來物種(或引入種 introduced species)是指被引進到其原生地以外的地方的物種。這可能是刻意的(作為食物、工作動物或寵物,或在農業中用作對付害蟲的生物防治),也可能是通過人類活動,特別是貿易和商業活動而意外引進的。對於螞蟻來說,部分甚至整個螞蟻群通過貨物被運送到新的地方是最常見的意外引進方式。剛交配的蟻后可能在貨櫃的角落裡建立了新的蟻群,也有可能藏在一棵碰巧被砍伐的樹裡,或混在泥土裡連同剛收穫的農作物或盆栽被運上貨車。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不受歡迎的偷渡客無法在新地區生存並建立穩定的蟻群。但只要以上事件發生得足夠頻繁,很不幸地,某些蟻群終會成功。
成為外來物種的螞蟻通常具有以下一個或多個特徵:體型小,多蟻后型(每個蟻群有多於一隻產卵的蟻后)和能夠分巢(budding;新出生的蟻后連同原來蟻群中部分工蟻和幼體,在附近建立新蟻群,原來蟻群則依然存在)。體型小意味著它們不顯眼,能夠在很小的空間內築巢,不被發現的機會更高。多蟻后型意味著蟻群被引進到一個新地區後,有更高的機會生存並迅速增加蟻群規模。蟻群會分巢意味著它們有更大機會成功在新地區開枝散葉。少數品種甚至表現出所謂的單一群落化(unicoloniality),這意味著來自不同蟻群的工蟻不會相互攻擊,這將使它們能夠形成規模龐大的超級群落,由無數相互聯繫的巢穴和數百萬、乃至數十億隻個體組成,跨越幾十甚至幾千公里。目前已知最極端的例子是一個橫跨日本、歐洲和美洲的阿根廷蟻(Linepithema humile)超級群落。你沒看錯,阿根廷蟻的其中一個超級群落橫跨了三大洲!
流浪種?害蟲?入侵種?
以下是一些經常與「外來物種」或「引入種」互換使用的術語。它們也是指與人類活動有關的物種,但嚴格來說,它們的含義有些微妙的差異:
- 流浪物種(tramp species)。這是指經常在受干擾環境找到的物種,例如都市公園、樹林邊緣、受管理林區、種植園、都市環境以及家居。流浪物種並不一定是外來物種,因為它可能僅在原生地的受干擾環境或都市環境中普遍存在,但還沒有被引進到其他地方(雖然這有機會只是時間問題)。
- 害蟲(pest species)。這是指對人類造成滋擾的物種,可以是家居或農業害蟲。家居害蟲會在建築物和家居中築巢和覓食,在飲食上部分或完全依賴人類。除了單純造成滋擾,有時它們會在電線周圍築巢,造成短路,甚至攜帶病原體。農業害蟲則直接損害農作物,或者會保護其他吸食植物汁液的昆蟲(如蚜蟲)以換取它們分泌的蜜露。和流浪物種一樣,害蟲不一定是外來物種,在原生地有機會已經成為害蟲。
- 入侵物種(invasive species)。僅指引進後對原生生態造成嚴重影響的物種。可能是直接捕食原生物種,或引起競爭,或與其他入侵物種形成互利共生關係而間接影響生態。幸運的是,絕大多數外來螞蟻不會成為入侵物種(大約500種中只有16種),因為外來螞蟻可能只會組成細小的蟻群,或者生活方式相對低調隱蔽,因此對原生生態系統的影響很小。不過,具有高度攻擊性的外來物種,或者在幾乎沒有競爭的環境中(例如在小島上),螞蟻有機會成為入侵物種並重創當地的生態系統。
香港在一個多世紀以來既作為主要的貿易中心,亦成為了一個引進物種並擴散到附近地區的熱點。目前在香港有紀錄的外來螞蟻品種已有超過40種,最早的引進記錄是在20世紀初。伴隨著悠久的引進歷史,不少外來螞蟻在香港已經落地生根並歸化,在全港各地包括大小島嶼上都可以找到。雖然有些品種可能是家居害蟲,但它們大多對本地原生生態沒有太大影響。一個臭名昭著的例外是在2000年代初首次在香港發現的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